新聞詳情
發改委再查醫保藥品價 醫保店處境微妙?
簡要描述:本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出通知,要求對部分藥品開展出廠價格專項調查。此舉再次引發藥店圈對藥品價格管理及對醫保店經營的重視。 據了解,此次調查范圍是新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以及部分已規定最高零售限價的藥品,涉及90……
本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出通知,要求對部分藥品開展出廠價格專項調查。此舉再次引發藥店圈對藥品價格管理及對醫保店經營的重視。
據了解,此次調查范圍是新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以及部分已規定最高零售限價的藥品,涉及900多家生產企業,近900個品種;調查工作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藥品價格評審中心統一組織,將通過實地查閱財務帳目和原始銷售憑證等方式,獲取藥品實際出廠價格及生產企業財務經營狀況等基礎信息。
有消息稱,國家發展改革委此舉是對此前媒體反映的部分藥品在新國家醫保目錄公布前后大幅漲價的問題作出的回應,而更多業內人士傾向于此次對醫保藥品成本價的調整,是為下半年可能實施的新《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做鋪墊。
調查:漲價“另有隱情”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后,包括遼寧、河南、廣東等省物價部門均響應這一號召,在本省內開展核查藥企成本的工作。7月6日,本報記者通過對湖南、上海、南京、常州等地藥店終端銷售一線的采訪,獲悉藥店里銷售的產品確有漲價,但品種不僅僅是醫保產品,且漲價原因“另有隱情”。
南京金陵大藥房質管部負責人伏蕾告訴記者,她們藥店最近漲價的品種主要集中在阿膠等保健品和中藥品種。“漲價最多的是阿膠,然后是中藥飲片,現在整個中藥材的價格在飛漲,可能是因為云南干旱的原因,如果有些地方的中藥飲片可以刷醫保卡,那肯定會漲價。”而上海益豐大藥房副總經理余志立也反映,中藥品種漲價不是因為進了醫保,而是因為中藥原材料水漲船高。“漲得比較多的有金銀花、桔梗、板蘭根、黃芪、枸杞等,主要是一些清熱解毒的品種。可能與季節性因素和干旱、暴雨有一定關系,三七也從去年的200多元/公斤漲到600元/公斤。”
除了原材料的漲價,一些地方的醫院和社區實施“招標”和“零差率”試點,供給社區的藥價降下來了,相參照之下,就“顯”得藥店里的漲價了。江蘇常州中誠醫藥連鎖營運部經理陳軍就告訴記者,最近他在進貨的時候發現價格比以前高了的有上百個品種,其中也有國家醫保目錄中的藥品。“常州現在在試點零差率,如楊森、史克等這樣的大廠家都有參與給醫院和社區的招標品種,一邊不得不降價,另一邊相比之下就顯得價格高了。”
思考:醫保店何去何從
雖然藥店漲價的原因不是由于進了醫保,然而,此前不少媒體爭相報道的醫保品種漲價的事情,似乎又把醫保藥品與醫保藥店推向了風口浪尖。業內人士指出,這值得藥店人對醫保藥店的經營現狀和經營模式進行反思。湖南一位平價醫保藥店負責人賈先生就告訴記者:“對于醫保藥店來說,在國家目錄品種中,很多品種藥店基本上沒有利潤,如果僅賣這些品種,藥店生存就有問題,所以為了經營,的確有藥店經營者選擇高于目錄定價銷售,然后用打折吸引顧客消費。”而負責整個中誠連鎖門店營銷工作的陳軍反映說,在全民醫保的趨勢下,醫保藥店往往成為香餑餑,然而由于各地醫保政策的不同,有時候醫保定點卻也會成為“雞肋”,一些地方對醫保藥店實施了很不利于其發展的苛刻政策。此外藥店往往很難獲得醫保定點資格。他舉例說,常州目前正在推行一項政策,在醫保店里,國藥準字藥品都能刷卡。但是常州的醫保卻沒有放開,現在醫保定點藥店不足10%,才100多家,所以,這項看似“開明”的政策對大多數連鎖來說形同虛設。“另外,有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品價格比醫保藥店賣的價格還低,消費者還會來醫保店嗎?我看醫保店也需要轉型。”陳軍透露說,最近常州中誠連鎖在搞試點,非醫保店轉型健康生活館,加上中醫中藥經營模式,以彌補醫保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競爭損失的那一部分的藥品與顧客。
下一條新聞:南京7月起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上一條新聞:澳林制藥副總經理張一獻接受桂聘人才網專訪